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国家战略雏形渐显。据媒体报道,由工信部牵头制订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2011年至2020年)》草案(以下简称《规划》)已经完成,将于本月最终定稿并上报国务院批准。
根据《规划》,纯电动汽车将成为汽车产业转型的重要战略方向。中国将最终实现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及纯电动汽车的产业化,同时将加快研发燃料电池汽车技术。
《规划》提出的发展目标,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和市场规模达到全球第一,其中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500万辆;以混合动力汽车为代表的节能汽车销量达到世界第一,年产销量达到1500万辆。
发展目标分两步,2011年至2015年,将大力发展节能汽车,中度、重度混合动力乘用车保有量计划超过100万辆。2016年至2020年,大规模普及混合动力汽车。具体而言,中度、重度混合动力乘用车年产销量超过300万辆;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实现产业化,市场保有量希望超过500万辆。
《规划》建议中央财政设立专项补贴资金,并给予税收减免补贴。《规划》建议,未来十年,中央财政拿出超过1000亿元的巨额资金,用以扶持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发展。
《规划》提出依托现有汽车重点企业,重点建设长春、上海、武汉、重庆、北京、广东、安徽等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
■投资逻辑
高调“突围”核心零部件
核心零部件将成为新政策的最大受益者之一。根据《规划》,2020年中国将形成支撑电动汽车大规模产业化的关键零部件产业体系,实现动力电池关键材料和生产装备的国产化;形成关键零部件大型企业集团。在动力电池、电机等关键零部件领域,分别形成3家至5家骨干企业,产业集中度超过60%。
同济大学汽车学院院长、国家燃料电池汽车及动力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余卓平也相当看好电机、电池等,他认为中国电机具有相当的发展优势。第一,2002年,国内做电动汽车研发。在第一批项目评审时,所有轿车搭配的电机性能都无法达标。经历了8年的发展,国内电机性能指标已经能够满足轿车需求。第二,中国具有支持电动汽车发展的资源优势。如电机等核心零部件需要的关键原材料为稀土,中国稀土矿产量在全球居于领先地位。
有专家表示,考虑到新能源电池、电机等核心零部件研发、生产投资巨大,建议政府机构优先支持相关企业在境内外上市、发行企业(公司)债券等,及借助于现在上市公司的再融资功能。
■东莞机遇
东莞电动汽车产业链或迎来高速发展时代
中山大学工学院副院长、中山大学东莞研究院副院长宗志坚教授认为,“目前,东莞正在规划和大力推动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国家出台这个政策无疑是给东莞政府和企业打了一支强心 针,更加坚定他们在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决心。”宗志坚表示,由于目前东莞还没有电动汽车整车生产企业,因此,对东莞电动汽车产业链条中影响最大的是电动汽车的关键零部件等配套产业。“如果这个政策最终实施,东莞的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产业将率先迎来高速发展的时代。”宗志坚说,如果东莞电动汽车零部件产业企业能够抓住这个利好政策,其发展前景将“不可估量”。
易事特总裁助理、博士徐海波认为,新能源汽车规划草案对东莞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作用非常大。因为制造新能源汽车需要很多部分的环节,规划必然是给东莞新能源汽车一个很好的发展机会。
中央财政拿出1000亿元的巨额资金来扶持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好处多多。在这些资金的帮助下,企业更能够结合自身的结构特点,充分发挥人才效应、经济效应、示范效应。像易事特是属于整个电动汽车产业链中的一个环节,国家的政策是靠我们这些企业体现出来的。